在上篇文章中,我们介绍了为什么要谈管理3.0,什么是管理3.0,及作者一些信息。本文将概述管理3.0理论来源及六个视角。
将敏捷思想与复杂性系统理论结合
管理3.0是一个敏捷管理模型,它将复杂性思想应用于敏捷软件开发团队。敏捷开发与管理相关文章大家可以查到很多,而将复杂系统理论引入进来,则是管理3.0的一大核心。作者这样提出有两个背景:
一个是:社会复杂性是将社会群体,作为复杂适应性系统来研究。
一个是:将复杂系统理论应用于软件开发,是否合理并没有得到科学验证,但这种跨界打开一个全新视角,在很多学科之间起到促进作用。
于是,管理3.0模型应用了复杂系统理论,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比如:
以复杂对复杂(人是项目管理最重要的因素)
使用不同视角(多个弱模型优于一个强模型)
假设依赖上下文(我的案例不一定适用你)
缩短反馈周期(快速反馈,快速调整)
......
复杂性系统理论应用进来,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很多,在六个视角中也随处可见。接下来让我们先进入六个视角。
管理3.0的六个视角
管理3.0模型的六个视角指的是:激励员工、赋能团队、培养能力、调和约束、结构成长、全面改进。
视角一: 激励员工
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者需要做一切来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以及充满动力。
人是最重要的因素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人是唯一能够管理项目的元素。如果他们参与创新型组织之后,人员激励作用自然而成。另外,对于许多组织来说,创新关乎生死存亡,可以将其分解为五个齿轮(知识、创造性、动机、多样性和个性)。只有五个齿轮各就其位,才能激励知识工作者,才能让他们创造出创新的成果和服务。
内激励和外激励
管理学教授麦格雷戈提出一个激励模型:x-y理论。其中,x理论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理论。我们称之为外部激励。Y理论认为人愿意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责任,人们希望完成活动本身而不是外在奖励。我们称之为内部激励。
外部激励通常很少见效(也不是一无是处),因为它同时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们要区分激励因素(如个人成长)和保健因素(如工作安全性),内在激励仍然很有效。
最好的激励源于对人的了解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深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比如通过配置团队成员多样性,提升团队创造力和竞争力;通过人员测评,促进成员自我了解和相互了解,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彼此信任和互相尊重。
视角二:赋能团队
团队可以自组织,但这需要管理的赋能、授权以及信任。
暗原理
暗原理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个因子都不能“通晓”整个系统,如果有这样的因子,那么整个系统不得不依赖这个因子。
由暗原理得知:
没有人对整个项目完全掌握;
所以,Scrum、XP等要求全体参与,共同决策;
管控方式,有时还起反作用(比如有时警察越制止,反而事情越向相反方向发 展);
暗原理明确指出,管理者要将微管理权下放给团队;
阿南特.阿什比定理
任何优秀的系统监管者肯定都有一个系统模型。
逻辑推理如下:
要监管复杂系统,一定要有一个复杂系统模型;(“复杂系统”需要“复杂的模型”)
系统控制取决于可获取的系统信息质量;(“复杂的模型”需要“全面准确的信息”)
团队成员每个人拥有信息虽少,但更加准确;(一线员工拥有准确信息)
掌握一个复杂系统,多数决定应该交给子系统完成;(一线员工做决定)
三种成熟度级别
规则如下:
通常人们只有通过低级别,才能达到更高级别;
高级别授权很多企业可能无法完成,但这是个目标;
授权与持续改进类似,是个没有止境的过程;
七种权限级别
授权不是给与不给两种形式,而是有很多中间值。对于每个单独活动,我们可以区分下面七种权限级别(告知、贩卖、咨询、商定、建议、征询、委托)。
管理3.0 七种权限级别
让授权见效的两个价值观:信任和尊重
“知识工作者必须要自我管理。他们必须有自主权” --- Peter Drucker
没有信任和尊重,自组织很难按预期完成。作者列出四种信任关系。
信任团队:
不要帮团队做决定,要想办法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信任是可以传递的,你把事情授权给A,当B找你时,让他找A吧,要充分相信A;
赢得下属的信任:
信任是赢得的;
当你总履行诺言,你就赢得了信任;
帮助人们彼此信任:
团队成员间缺乏信任时,都要让自己关注沟通和承诺。
首先,增加团队成员间沟通的宽带和质量来改进成员间沟通;
其次,保证团队活动的承诺是经过协商的,是受尊重的;
相信自己:
只有先相信自己,才能信任别人。
自立的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容易接受新的信息来改变想法。
尊重他人,征求反馈
不尊重员工是造成组织人员流动的主要原因;
尊重他人不是为了让他们快乐,而是要提高生产率,促进创造力和创新,快乐只是副产品;
优秀的管理者要关注别人的反馈,了解他人期望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征求反馈,可以帮助你赢得他人尊重;
尊重他人,提供反馈
理解团队成员,并提供有价值的反馈;
提供有价值反馈,也可以帮助你赢得他人尊重;
视角三:调和约束
自组织可以导致一切后果,这样的话需要保护特定的员工,以及共享资源... ... 并且给予员工清晰的目的和设定好的目标。
建立约束时的管理者的三种职责
职责一:培养团队
管理者不是游戏设计师,他不需要定义游戏的低级参数,而应该设置高级参数,比如团队成员的多样性、人与人之间信息流,团队间衔接问题等。
你可以定义游戏的边界,但不要定义游戏规则。一旦你定义游戏规则,权利会像你集中,你将成为自组织系统的障碍。你的责任使培养人们能够共同制定自己的规则。
职责二:保护系统
自组织本身是没有好坏的。比如黑手党也是自组织的。所以,仅仅自组织还是不够。
对自组织团队的指导,是“必要商业价值”意义上的指导,比如:自组织服务的客户,不打算按规矩行事时,谁来“管理”这些客户?如果同一个项目上有多个自组织团队,谁来协调团队间的活动?当资源、资金、需求存在冲突时,谁来协调解决呢?
所以,自组织团队也需要管理者,他们需要管理者指明方向,保护系统,使系统中所有人受益。
职责三:指导方向
当复杂系统存在边界时才能自组织(这里的边界不是管理)。没有边界的系统缺乏组织自身的动力和约束。
作为管理者,你定了系统,管理系统并保护它,现在你必须确认系统涌现的东西对你和环境是有价值的。对于企业,定向的约束才能让人们产生对整个组织有价值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你管理的是系统,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管理者是操纵者,但他们操纵的是系统,而不是人。
视角四:培养能力
如果团队成员能力不足的话,就不会达成目标,管理者必须对他们能力的提高予以促进。
很多成熟度模型都没有将组织作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对待,大多都没考虑软件开发的所有维度。为了了解企业运作状况,我们需要在多个组织级别执行多维度的度量:人员、工具、功能、质量、时间、过程和价值。
提升技能的7种方式
自我发展、教练、认证、同侪压力、适应性工具、监督和管理。在一个组织内部,能力培养可以视为对这七种途径的关注。
能力首先是个人责任。当人们自己无法培养能力时,教练会介入。如果无法获得教练,或教练自己也不能胜任,可以通过测试、正确使用工具及同事合起来,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最后,如果这些都不起作用,而且也没有监管(或监管的能力也不足),管理者是唯一一个对任何业务损失负责的人。
操作的是系统,而不是人
作为管理者,我们的工作是改善整个系统,既不是规则,也不是人员。当你定下正确的约束后,规则和人员自然会各就各位。
让能力标准通过正反馈回路涌现出来。比如将人员安排在同一个房间里,将度量结果公布出来等。
使用模因组(思想、概念、信仰、理论等组合)而非个人想法来加速实践应用;
在一些领域让人们拥有“刚刚好”的能力水平,以便他们能将精力集中在擅长的方面。
关注微小细节,如代码质量等。
视角五:结构成长
很多团队在一个复杂的组织下运行,这样需要考虑增强其沟通的结构
良好的沟通源自良好的结构。而组织中沟通不畅现象比比皆是。原因之一在于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反馈并不多。组织结构对最优沟通的影响非常大。我们从分形所学的是,尺度不变的架构是高效的,而且并不需要太多规则;另一个收获是扩展(成长为许多小型部件)的效果胜于扩大(成长为单个大型系统)。
没有普适于所有组织的万能型标准结构,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应该关注组织本身,提升持续优化结构的能力。
建设适应型组织的准则,帮助组织结构成长:
通才专家、非正式领导力、泛化头衔
关注团队边界
关注团队大小
职能型团队与跨职能型团队
选择组织风格
让独立的团队处理事务
没有密码,凡事可见
视角六:全面改进
人、团队以及组织,需要持续改进来尽可能的延缓失败的可能。
拥抱不确定性
根据观察者效应,一旦将产品引入环境,环境就会变化,对产品的要求也会随之而变。
人类天生抵触变化,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将变化视为负面的。但变化本身有好有坏,为了应对环境变化而努力改进却是永恒不变的。最终,所有产品注定失败,而成功的定义就是尽可能地延迟失败。
适应、探索、预测
改进的三种方法为:适应、探索和预测。
在敏捷方法中,增量和反省是双循环的典范。
改进模型
大多数持续改进模型是线性的,但软件项目团队却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表明改进有时是以退为进。无论什么方式,都需要意识到,持续改进的确是连续的,是无止境的。而且改进的目的,只是为了不掉队。
最后,本文粗略概述了六个视角,实际上作者对六个视角有着多角度的论述,从理论到实践,具有丰富内容。推荐大家购买书籍或参加相应培训,进一步掌握如何提升敏捷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