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会源自于敏捷开发实践,由于这个方法看似简单易操作,被广泛应用在软件研发团队。
看似简单的站会,但真正实践起来,会遇到这样哪样的问题,例如:
●为什么我的站会开的冗长,开成了问题讨论会了?
●为什么我的站会开的清淡,感觉可有可无?
●为什么我的站会开着开着就没有了?。。。
这里结合我在百度开放云团队的实践,和大家分享下这里的站会是怎么开的。过程可能和理论知识有些出入,本次分享的目的也在于告诉大家不要拘泥于理论,努力找到适合你团队的方式才是重点。
首先为什么要开站会?
●团队及时分享信息
●团队保持目标紧迫感
●及时纠正计划偏差
我们在开启站会前,跟大家沟通清楚站会要达到的目标,而后过程中也让大家深入实践,例如后面要讲到的站会轮流组织制度。
站会哪些人参加?
●产品经理。虽然不是所有站会产品都会参与,但是PM的紧密参与,让团队信息更加扁平化
●开发及测试人员
●项目管理相关人员。这里我不去提SM,其实很多团队不一定有这个角色或称呼,我们团队就没有这个称呼。
站会谁来组织?
根据实践经验,我们的经验是由团队成员轮流组织。
为什么这么做?
要让团队每个人理解和实践站会的目的和好处,有了参与感才能更持久。
站会什么形式?
站会是不是要大家一起站着开?不一定。要看团队习惯,也要结合团队分布情况。
我负责两类团队,异地域团队和同地域团队。分别采用的是电子看板+音视频电话的模式和触摸式电子看板+站会模式。为什么不用物理看板?一是考虑到信息沉淀,设计文档会链接到卡片。二是我们的需求卡片会链接到产品规划,从上至下通过工具管理。
如图电子看板:
我们按照什么顺序来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强调下站会过程一要关注团队每个成员工作进度,同时还要关注需求卡片的进展。
如何能让过程让每个人都有参与感,同时需求进度又很清晰。我们的思路是”关联流”。遵循几个原则:
●每位成员都要流过
●有关联性的同学放到一起过
●关注目标的达成差距
每张卡片上有负责人。工具支持按照负责人分组。大家在讲进度时,按照大家提到的需求卡片,下位过有关联同学。遇到与目标差距大的,多提些引导性问题。
这样流下去,即能兼顾到每个人,又能很自然地连贯每个人的卡片,以保证达成目标。
如图工具复制按 ”负责人”分组
站会怎么开?
大家都熟悉站会的三个问题:
· 我昨天完成了什么?
· 我今天计划做什么?
· 我遇到了什么障碍?
一提醒大家过程中不必非要困于此,要灵活处理。实践过你会发现如果仅专注于这三个问题,团队成员会形成固定思维,而对目前距迭代目标的达成距离会失去敏感度。所以就要强调下面第二点了。
二强调组织者在过程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及时的引导式的问题就是推进会议有效性的好办法。例如你的团队是Commit-Driven型的,可提醒大家关注目标暂时落后的需求。例如问:这张卡片目标要完成,为何现在还没开始?
又例如成员说昨天解决了某问题,他可能一笔带过。可以问:是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的?等等。这些引导式的问题,会吸引团队的吸引力,还能挖掘出经常被忽视的重要信息。
三是学会控制站会时间,太长会让大家产生疲倦性,当团队无意识进入具体问题讨论时,组织者要及时喊停,记录下问题会后跟进。
而会议太短可能会漏掉些关键信息,组织者要学会引导提问关键信息,让会议开的有效而不仅仅是高效。
我们10人团队站会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内,但我们是二天一次。
最后呢,会议过程中,提醒要在卡片上记录关键信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们的电子看板工具支持这些信息通过自动触发邮件通知到所有相关人员。
如图记录关键信息,同时邮件自动触发:
站会什么时间点开?
一般选择在上午,一日之际在于晨。我见过上午、下午各一次的,也有两天一次的,其实没有对与错,只有是否合适你的团队节奏,但交于团队来决策。
我们团队基本是二天一次的频率,而这个频率验证适合团队。
在回头看看我们遇到的问题,读到这里我们来问问:
1)站会的目的和好处,团队认可并认知到了么?
2)站会有纪律性的组织么?
3)站会的信息有持续性么?
4)站会的跟进内容有闭环么?
5)站会组织的高效而且有效么?
如果不是,没关系。整理下重新开始,重启高效且有效的站会吧。
(本资讯于2016-03-07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