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中上升到战略高度,已经是商业世界的共识。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一下精益敏捷的发展历程。
* 2001年2月,由Martin Fowler,Jim Highsmith等17位软件开发专家起草的敏捷宣言发表。
* 2004年,Mike Cohn的著作《User Stories Applied For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出版,系统化了敏捷需求方法用户故事。
* 2009年,Donald G. Reinertsen的著作《The Principle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Flow》出版,精益开发方法引入到产品开发领域。
* 2010年,David J. Anderson的著作《Kanban》出版,系统化了精益Kanban开发方法。
* 2011年,Jurgen Appelo的著作《Management 3.0: Leading Agile Developers, Developing Agile Leaders》出版,敏捷思想延展到管理领域。
* 2016年,Dean Leffingwell的著作《SAFe 4.0 Reference Guide: Scaled Agile Framework for Lean Softwar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出版,融合了敏捷和精益方法的规模化敏捷框架SAFe发展到4.0版本。
* 2016年,Craig Larman和Bas Vodde的著作《Large-Scale Scrum: More with LeSS》出版。
* 2017年,美国PMI《PMBOK Guide – Sixth Edition》出版,大量篇幅介绍了精益敏捷实践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应用。
从以上事件可以看到精益敏捷方法(注:包含DevOps)发展的几个趋势。
1. 敏捷方法可以从单一小团队向多团队实现人员规模化的转型覆盖。Scrum推荐的团队规模是5-9个人,但是SAFe,LeSS等规模化方法却可以覆盖到上百人。
2. 敏捷方法逐步覆盖产品研发的各个阶段。早期的极限编程实践更多面向的是开发、测试;用户故事主要面向的是产品需求;精益设计主要面向的是产品设计;精益创业主要面向的是产品前端;而DevOps则将运维阶段进行了覆盖。SAFe更是糅合了当前业界流行的诸多实践方法。
3. 敏捷方法不仅变革了产品、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各专业领域的生产技能,同时在人员、团队、项目、组织协作等管理领域,也提出了有效的实践方法。
4. 敏捷方法不单是一种技能实践,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那么,精益敏捷与创新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Roy Rothwell提出的第五代创新模式的基础战略因素中包括时间战略(更快更有效的产品开发),重视企业的灵活性和灵敏度,重视前沿战略的客户等。主要特点包括有产品开发中主要客户的参与,适于快速有效决策的灵活平面组织结构等。而精益敏捷的价值观和思想原则就包括了迭代增量的快速交付,轻量级的实践方法,客户价值导向。我们从这些可以看到,精益敏捷与第五代创新模式有很高的适配性。
Clayton M. Christensen提出的开辟式创新则要求组织的创新更加具有前瞻性,要求企业能够洞察客户需求,创造商业模式,开辟未来市场。而精益敏捷中的精益画布,MVP设计及验证等实践方法,等够很好地支撑开辟式创新。
创新,是我们应对VUCA时代的有力武器。而无疑持续演进的精益敏捷方法已经成为持续演进的创新方法的有力加速器。
以拥抱变化、价值驱动、注重系统化思考、更加关注人本身的精益敏捷变革,跨越多个领域,有力的支撑了组织创新,已经成为引发21世纪商业世界变革的一场运动。
那么,我们作为VUCA时代中的一份子,在这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有什么理由不接受精益敏捷思想来积极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