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Boehm于1983年提出的7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1.用分阶段的生存周期计划严格管理软件开发。阶段划分为计划、分析、设计、编程、测试和运行维护。
2.坚持进行阶段评审。上一阶段评审不通过,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
3.实行严格的产品版本控制。
4.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
5.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因此,对文档要有严格要求。
6.开发小组的成员要少而精。
7.要不断地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经验和技术,要与时俱进。——摘自《实用软件工程》
这7条基本原理,直至今日,仍然有效。这7条基本原理也揭示了软件工程的核心是要做好下列7件事:
1.分段管理
分段管理软件开发,就是将成功开发出正确的软件产品这一目标拆分成多个阶段目标。这样分段管理,是符合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处理的思想,通过将一个大的不可控的目标拆分成小的可控的目标,使得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也由不可控变为可控,并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完成最终目标。
2.阶段评审
如果不按策划、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这些阶段进行分段管理,直到系统联试的时候才关注软件有没有实现,那么软件的设计质量就无从谈起。
可以说,分段管理软件开发,是软件工程不能突破的底线。
阶段评审实际上与分段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分段管理是将开发正确的软件产品这一大的目标拆解为多个阶段目标,而阶段评审则是确认这一目标是否完成的重要手段。
如果不经阶段评审对阶段目标的确认,阶段目标是否完成就不得而知,分段管理也就形同虚设。
3.版本控制
严格的软件版本控制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严格的软件版本控制,能够清楚地记录软件的每个版本的状态,能够确保软件版本的正确使用。
如果没有版本控制,软件的状态可能是混乱的,软件出错时找出错误原因的困难也会大很多。
4.技术优选
程序设计要采用适当的设计技术。设计技术因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软件的实际运行环境、客户的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项目工期、开发人员的技术能力等,都影响着设计技术的选择。
5.产品审查
软件开发的各个阶段会产生阶段性成果——工作文档,对这些文档进行审查,就是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验证。要做好这个验证,前提就是这些文档要能够符合一定的编写规范,而且表述清楚、准确,无歧义。
6.项目组成
项目成员要少而精。项目成员不能太多,一方面人数太多,不利于管理。一般一个项目组人数应在5~7人之间;另一方面,项目组成员太多,会增加成员之间的交流成本,影响软件开发效率。同时,项目成员要有合理的搭配:有解决难题的高手,也可以有普通的程序员,还可以有新手。
7.过程改进
优秀的软件过程对于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是有很大助益的,所以才会有各种过程方法的研究,如CMMI/GJB5000A、敏捷等。优秀的软件过程都是由一系列优秀的软件工程实践组成的,而且优秀的软件过程也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积极吸纳不断涌现的新的优秀的软件工程过程的实践和经验,不断地进行过程改进。
持续的过程改进,会使软件工程过程更上层楼,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
以上7件事就是软件工程的核心。如果从CMMI/GJB5000A的过程域来看,上述7件事涉及PP、PMC、CM、Ver、OPF,所以在推行CMMI/GJB5000A时,应在这些过程域上投入较大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