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少朋友提出希望我能稍微详细介绍下CMMI 2.0开发模型和1.3的主要变化。那在不违反研究院保密协议前提下,不矜持的聊一聊我体会的CMMI开发模型对用户影响较大的几个变化。
一、实践域中的价值和意图(Value和Intent)替代了过程域中特定目标(Specific Goal)
大家都知道,特定目标和通用目标是1.3评估必须满足的要求,而2.0却拿掉了它们,用意图和价值替代了。每个实践域都有自己的意图和价值,它们明确了实践域预期解决的问题及带来的核心价值;实践域中每一条实践也有自己的Intent阐述(Practice Statement)及预期的价值。这些意图和价值在2.0评估中在组织(OU)层面是需要基本满足的。
2.0明确强调价值驱动,这个替代让其明确再明确。去年十月参加2.0升级培训时,我提出模型的描述不能仅支持评估需求,而是应该做到让大家觉得不管做不做评估,都值得去做。(2.0开发团队很认可这个理解)
二、实践域II和GOV替代了过程域中通用目标和通用实践(Generic Goal and Generic Practice)
1.3中的通用目标有价值,是改变团队习惯的必要支持。但我认为它有两个不足,一是给评估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量;二是虽然GP2.10提了管理层的介入,但它往往在12个GPs(Staged)中被淹没了。2.0中增加了两个实践域替代了它们:IMPLEMENTATION INFRASTRUCTURE (II)和GOVERNANCE (GOV)。前者(II)强调了过程的使用及改进的支持体系的建立,包括资源,培训等的支持以及过程执行中的财富库的使用,内容收集等。其目的是让过程的执行和改进成为习惯。后者(GOV)通篇给高管(如Sponsor)在过程落地改进过程中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要求,GOV还是个四级实践域。从我个人角度还是支持这个变化,否则老板没有意识,没有理解,不提要求,不给资源,过程中不关注,不使用数据做决策,这种改进想有大的成就基本属于见鬼。
三、2.0在MPM五级实践中明确要求量化分析技术在组织改进过程中的应用
1.3中OPM仅在目标级(SG1)提出了要求,但在实践中没有明确要求。 2.0的MPM中的五级三条实践中,每一条都明确提出了量化分析技术使用的要求。也就是说,一些统计技术,如基线,模型,假设检验,置信区间等也要出现在改进目标,瓶颈分析,效果分析中。
四、MPM 实践域中的2级四条实践(MPM 2.2 – MPM 2.5)中明确了可操作定义的要求(Operational Definition)
模型1.3中的MA过程域中,可操作定义不可思议的没有出现。虽然阐述部分也讲了类似的要求,但不明确指明定义度量可比平台的要求是无法原谅的。我很嗨皮2.0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不需要每次重复解释这个要求了。
五、2.0中循序渐进的实践级别明确了每个实践域改进的路径图
1.3的连续式也有类似的功能,但2.0针对每个实践域按级别给出了相应的实践集合,其指导性更佳。组织可以循序渐进的改进,每上一个台阶,应该带来过程能力的提升及业务能力的提升。
六、2.0中增加了Context Specific的内容
这个变化使得模型的可扩展性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仅发布了敏捷的内容,以后会有更多的Context Specific内容出现。这个变化让模型适用性得到了提升。
七、2.0中风险和机会替代了1.3的风险
在我眼里,这也是个价值驱动的变化。风险一定就是坏事么?非也,风险往往伴随着稍纵即逝的机会。这个理念和精益如出一辙。
八、2.0评估方法替代了SCAMPI方法
研究院今年下半年会正式发布2.0的评估方法,到时候在不违反保密协议前提下会给大家先剧透一下。实在心急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前面2.0试点评估心得的文章。
九、2.0开发模型中四级、五级的实践域增加到了六个
四级实践域:PLAN, SAM,PCM,GOV
五级实践域: CAR,MPM
十、2.0中将1.3的两个目标(同行评审及估算)升级为实践域(见前篇公众号文章)
十一、2.0中对RD和REQM,VER和VAL做了整合(见前篇公众号文章)
十二、2.0中CM最高只能做到2级(见前篇公众号文章)
1.3到2.0的许多变化还是比较正面的,但没有完美的模型,2.0一样也有一些让我不满意的地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相信三两年后自然会有定论,咱们且走且思!
推荐阅读
1. CMMI - DEV V2.0概要介绍
2. 2.0试点评估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