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一个CMMI/5000A最基本的问题,“CMMI或5000A的成熟度等级到底代表什么?”答案五花八门。
参加CMMI/5000A培训或读过CMMI模型任何一个版本的朋友,基本能按当年SEI的定义从1到5的说个大概,但具体每一级别意味着什么?级别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你觉得你能给你的老板讲清楚么?最近又翻了一下Humphrey当年写的“软件成熟度框架”,大师就是大师,直到今天我们基本上还在人家给的框框里。
CMMI或5000A定义了五个成熟度级别(1级至5级),1. 初始级;2. 已管理级(最早叫可重复级);3. 已定义级;4. 已量化管理级(最早叫已管理级);5. 持续优化级。 当年Humphrey选择这些级别主要基于四个原因:
- 五个级别基本代表了现实软件组织循序改进的轨迹
- 升一个级别所需要的改进工作比较合理
- 给出了改进的中间目标及进展度量
- 当一个组织明确自己在这个框架的位置时,后续改进工作的优先级就显而易见
参考CMMI之父的初衷,结合个人二十年的经验,阐述下我对成熟级别的理解以及级别之间的关键差异。(这里敲黑板了)
成熟度级别1级:初始级
一级组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项目的成败完全由人来决定。除了编码和测试,团队往往认为其他活动都不是必要的。就像一个司机要狂奔赶五分钟后停止进站的高铁,哪怕油量警告灯已经亮了,他还是猛踩油门!搞不清楚方向,也不愿停下来查查GPS,只凭着直觉飞驰。他们没有意识到,编码和测试就像飞驰的车轮,虽然是必须的,但照样会把你带到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
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的1级团队不知道成熟过程带来的好处,他们往往意识不到开发过程过于随意带来的恶果。
1级组织最需要的是在项目中形成基本的管理机制,它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内容:项目管理,管理监督,质量保障,变更控制。这也是Humphrey给出的2级的特征。
成熟度级别2级:已管理级
2级的亮点是项目可以重复以往的成功做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管理机制。这时司机开车前会规划好线路,油量告警灯亮了,不论时间多紧张,他一定停车加油。但是2级组织一旦进入陌生领域时会遇到极大挑战。如新技术或新工具的导入,新产品的开发,组织架构的变化等,都会让在以往经验在这些新问题面前统统归零。
这些问题很难在项目层面解决,需要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建立过程改进组(人们常说的EPG),真正将过程改进管理起来。二是建立过程架构,将管理活动、工程活动、支持活动等自然的纳入过程体系中。这也是定义级的核心。
成熟度级别3级:已定义级
3级组织为后续持续改进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过程得到清晰的说明与执行,但对过程能力的理解还主要在定性层面,还不能用数据说明不同过程的正常投入产出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的差异性会被忽略。大部分软件组织的大部分软件组织通过实现3级的目标,就可以基本满足客户及业务目标的要求。从3级走向4级,需要组织在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投入较大的资源:过程度量!这个投入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常态化的!如果你决定走向4级,那么需要识别最小过程度量项的集合,建立过程输出和关键中间步骤的关联系,往往需要给质量指标一个明确可操作的度量。
成熟度级别4级:已量化管理级
我喜欢用三句话概括4级组织:量化的理解过去,量化的控制当前,量化的预测未来。通过使用统计与其它量化技术识别出对业务最有整体价值的关键活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识别关键过程数据的差异,尽可能早的识别出项目潜在的隐患和机会,实现项目目标。
将过程数据有效的用到组织层面的过程改进:识别瓶颈,完善过程,评估效果,是4级到5级的主要任务。
成熟度级别5级:优化级
如果你已经是4级组织,我的建议是再走一步,走向5级。这样才能让4级在度量方面投入的回报最大化!其实过程优化在每个级别都会发生,5级将目光聚焦在过程上,度量数据让改进真正变成痛点和问题的驱动。这和之前以产品为主的度量相比,上了一个层次。5级组织的改进一方面连接着老板的关注点,另一方面是高性价比的投资。5级的组织就像一个学霸,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不会多次犯同样的严重错误!往前一步是幸福啊!
CMMI/5000A的成熟度框架不仅仅是评估用的,它更重要的目的是用来帮助指导组织的过程改进的。评估组不应该是它最重要的读者,一线改进者才是它的主要目标读者!Humphrey三句简单朴实的问题道出了它的作用:
1. How good is my current software process?
2. What must I do to improve it?
3. Where do I start?
推荐阅读
1. 闲时随笔之二:软件过程的图灵奖——Watts S. Humphrey奖
2. CMMI三十年
3. 列车飞驰,键盘狂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