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国内IT项目管理培训与咨询服务提供商

当前位置:首页 > CMMI > 正文

改变CMMI和5000评估方法的一些想法

2018-11-15 来源:老丛讲桌 丛斌博士
      证据导向通往结果导向之径
 
      在CMMI坑里已经耗了二十多年,摆把老资格的谱,我敢说对CMMI评估方法早已烂熟于心。GJB5000A的评价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CMMI的SCAMPI方法,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改进。CMMI和5000的评估方法有许多值得点赞的地方,几十年来全球数以万计的企业用其完成了CMM,CMMI,5000A的各个级别的评估,对企业的过程能力及质量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必须看到,这些方法一样存在硬伤,一样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扰。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想是时候让我们聊发一次少年狂了——跳出大神Humphrey30年前划的那个圈!如今正值5000A升级之际,我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想法,希望有人跟我一起仗剑走天涯,鲜花怒马,烈焰繁花。归归,看我射天狼的poss摆的!就差搞个屠龙刀背着了。
 
      首先我们回顾下CMM/CMMI评估方法的发展史。最初Humphrey给出的CMM评估方法,是以访谈为主,文档为辅的方法。后来CMMI将二者做了个调整,评估变成了以文档为主,访谈为辅的格局。这也是大部分CMMI评估都会花大量精力建立PIID表的原因。我认识的一位从CMM时代过来美国主任评估师,评估时会要求在PIID表上写下访谈的记录(CMM时代的要求),同时要求所有评估文档(1500– 2500是很正常的)都要链接到PIID表上,评估组天天撸着袖子加班到两点都算轻的。很想问问这个仁兄,你是为了同时迎合CMM和CMMI的审美才那么努力做了一份双拼饭么?事实上不管原来的SEI和后来的CMMI研究院从来没有硬性要求使用PIID表,我领导的评估有小一半也没有使用PIID表。
 
      每次模型升级,评估方法自然也会随之发布一个新版本。但不管怎么升级,评估目的始终没变。Humphrey希望通过文档和访谈证据,依据模型,评估组能找出被评估组织的问题点和痛点,并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建议。如果这是评估的全部意义,那么这方法其实不存在本文要讨论的硬伤了。
 
      真正的问题来自于成熟度级别,来自CMMI的证书。虽然成熟度级别是评估的可选项(此处敲黑板),但在中国100%的评估完毕不拿个证书回去绝对跟你没完。当我们需要给出一个级别时,问题就来了!既然要颁发证书,自然我们应该假设5级组织能力要高于4级,4级高于3级,3级高于2级。可事实上级别和企业的实际能力不一定是强关联,这个问题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我们决不能忽略评估方法本身的问题。
 
      我拿大家熟悉的SCAMPI方法为例,如果评估目标是达到三级,那么评估组要对所有2级和3级过程域的实践和目标做个判断。通过文档和访谈证据,识别出相关弱项,给每个实践在项目层面和组织层面做个定性,在此基础上判断对应目标是否满足。如果所有目标都满足,那么CMMI3级证书了你就拿到了。由于评估对过程性能(Performance)没有提出任何要求,评估组看到的过程证据是否能达到一定的过程性能要求,那就基本无法判断了。所以谁也不敢说这个5级组织一定比那个3级组织强。目前CMMI和5000评估都是证据驱动而非结果驱动。
 
      CMMI2.0评估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改进,评估组需要判断实践的意图是否满足,评估结束时也需要提交一份Performance Report,但硬伤照样摆在那里!因为在给出成熟度级别时,我们还是不需要考虑重要的过程性能指标。以目前2.0的标准,我们同样不能肯定的讲5级组织比3级组织能力强。
 
      多年来,CMM/CMMI评估方法里这个问题一直让我耿耿于怀,但苦于没想到好的改进办法。因为每家组织都不一样,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过程能力指标。如何平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很不easy。最近在准备我们工程和计算机学院的ABET评估中,把ABET Assessment方法琢磨了一遍,立刻有相见恨晚的冲动,它其中一些评估标准、原则完全可以借鉴用在在软件过程评估改进上,特别是它的结果导向的做法!
 
      下面聊的思路也许还不严谨,过于简单,需要许多细化工作。但我想我们朝着这个方向走走,也许是条康庄大道,可以解决老的评估方法的问题,让不同成熟度级别体现出有意义的差异。
 
      首先我们可以考虑明确每个成熟度级别要达到要求(Objectives),这些要求可以是概括性的,它们给出相关成熟度级别应具备的过程能力。
 
      在每个Objective下,给出不同级别可预期的结果(Outcomes), 这些结果应该分两类:通用结果(适用于各类软件开发)和特定结果(特殊场景——如嵌入式开发,硬件为主的软件开发等),结果可以是定量或定性的。
 
      在每个结果(Outcome)下面,建立对应的性能指标(Performance Indicators),这些性能指标是在组织特点场景建立起来的,并必须和模型中相关的实践域关联起来,过程改进必须体现在性能指标的提升。
 
      在某种意义上,Objective-Outcome-Performance Indicator不仅给出了度量体系的框架,同时也给出了结果导向的评估思路。评估组通过对样本证据的检查以及性能指标的确认,对结果做出判断,最终给出成熟度级别。
 
四层结构
 
      Objective-Outcome-PerformanceIndicator-Practice Area的四层结构,平衡了普遍性和特殊性。Objective和通用Outcome代表普遍意义的要求,特定Outcome代表特殊场景的要求,而Performance Indicator需要组织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并和相关的实践域结合起来。这个结构也把评估方法和模型更好的结合了起来,CMMI和5000A许多评估实践还可以继续使用。
 
      不是结果导向的评估,有可能让被评估组织迷失方向,很难区分不同级别的差异。通过结果和性能指标对不同级别给出定义,并和模型的实践自然结合,可以让我们把证据和结果联系在一起。这样当招标方把CMMI或5000A级别作为门槛时,他们才能清楚预期的能力是什么。
 
      概念比较抽象,我把你们成功的绕晕了吧?其实结合例子会帮助理解,篇幅所限,留中待发。看我思路这么清奇,看完点个赞吧!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延伸阅读:

more

会议活动

more

公开课

more

PMO

Copyright © 2021 IT项目管理界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62359号-4 如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原作者和原发布媒体

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

客服电话:010-89506650 89504891 非工作时间可联系:18701278071(微信) QQ在线:511524637

新闻与原创文章投稿:tougao#cpmta.com 客服邮箱:info#cpmta.com(请将#换成@)

IT项目管理界——我国最大的IT项目管理门户网站,隶属卓橡公司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IT项目管理界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

PMO大会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