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I体系探索向双模式IT的转型
2019-12-05
来源:大商所行业测试中心 叶晶
0人,不能多到两个披萨不够吃的地步。]”,在开发过程中融合IT人员和业务人员,实现快速、持续交付。从流程角度,为了将新功能或改进点在更短、更快的周期发布,企业需要重点关注整体的发布管理流程,融合CMMI开发过程和ITIL[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即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是一套IT服务管理最佳实践,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现由英国商务部OGC(Office of Government Commerce)负责管理。]发布过程,根据业务和用户的高可用性及质量期望,制定包含多个变更、回退和培训在内的发布计划[6]。从技术角度,虽然没有工具支持也能使第二模式运转起来,但是通常在测试方面捉襟见肘,因此有必要针对性地引入自动化测试,使得更早期、更频繁地执行测试,以保证交付速度和质量。从文化角度,企业从单纯关注产品转向关注用户体验,从竖井职能转向授权团队,从回避变化转向拥抱变化,从面向任务转向面向目标,从割裂猜疑转向协作信任[7],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整个部门内推广第二模式的最佳实践,逐步形成双模式IT所需要的组织文化。
(二)项目管理方面体现敏捷特点
在项目级,CMMI作为指导思想,关注高等级的抽象过程及每个过程要达到哪些目标,并没有要求各过程必须用什么方法。企业要根据项目在目标、规模、用户类型、交付周期和高可用要求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将项目进行分类管理,为每个项目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双模式IT中第一模式以瀑布式开发为主,第二模式以敏捷开发为主,不同类型的项目可以选择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管理。
CMMI项目计划、项目监控、集成项目管理、风险管理、需求管理、供应商协议管理等6个过程域(不含CMMI四级要求的量化项目管理过程域)对项目管理各方面提出了特定的目标。在实际执行中,尽管CMMI允许替代实践满足目标[8],但是为了满足CMMI体系要求,这些特定目标下的实践活动通常直接成为项目管理的质量要求,于是无形中保证了第一模式的实现。因此,企业需要在某种特定类型的项目管理中体现敏捷特点,才能实现第二模式。当某种特定项目背景下,可能某些形式的实践活动必须被替代,用来体现第二模式敏捷的特点。例如,用面向最终交付的版本计划替代项目进度计划,用项目团队的沟通交流替代不必要的文档编写,用需求池管理替代单一来源的业务需求等。
(三)质量监控方面完善度量指标
CMMI产品质量保证过程域有利于企业质量管理团队向员工和管理层提供对过程及其相关工作产品的客观洞察。质量管理团队按照适用的过程描述、标准以及规程,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计划,对软件开发过程及产品质量进行监控。由于双模式IT中两种模式的目标和关注点不同,因此质量检查所依据的标准规程也有所不同。
第一模式关注可靠性,宁可牺牲效率也要保障产品质量,对软件开发过程划分阶段里程碑设置质量监控点;第二模式关注敏捷性,要避免太多的质量监控点给交付进度造成障碍,因此在满足产品质量期望的前提下需要尽量减少质量监控点,定义关键的质量度量指标则显得尤为重要。CMMI测量与分析过程域则为企业建立了开发并保持用于支持管理信息需要的度量能力。对于第二模式敏捷开发的质量监控来说,需要完善面向最终交付的关键指标,例如,部署频率(一般按团队每天的代码部署次数计算),代码上线延时(一般按代码从提交到代码库到其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