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流程是轻量级的好还是重量级的好?
2018-11-13
来源:软件工程之思 王小双
“把书读薄”——刻当年高考时班主任老师曾经这样教诲过我。当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这句话的内涵。现在想来,对于一种知识体系,当你对其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之时,你就能做到这一点。
一些组织在编写软件工程体系时,有时候会将自己的体系和别人家的作一番比较:XX单位的CMMI三级体系,全部加起来也只有我们体系的一半厚。我们的体系太过“重量级”,人家的是“轻量级”。
这里的“量级”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是一个比喻。“轻”和“重”是相对而言,并没有一个数值范围来衡量何为“轻”,何为“重”。像前面所说的“重量级”体系,可是是厚厚的一摞,“轻量级”体系可能是薄薄的几本。
这个词用于形容软件流程,也是一样。按照软件流程的定义:
一个软件流程是达到预定目标所需执行的活动和行为的总和。
所以软件流程的轻量级与重量级比较起来,流程要执行的活动数少一些。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软件流程是轻量级好还是重量级好?
这里要借用一下敏捷开发的思想。在敏捷开发宣言中,这样描述:
个体和交互胜过流程和工具,可用的软件胜过完备的文档。
虽然不否认流程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应关注人的作用。对于流程,我们应当倡导“刚好够用”的原则。流程必须设计成轻量级的。因为重量级意味着正式的、非适应性的或官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站在了敏捷的对立面。
虽然我们不一定非要应用敏捷的开发方法,但是效率提升却是我们想追求的。如果能用更少的时间完成相同质量的任务目标,把节约下来的时间投入到其它的项目当中,为组织带来更大的利益,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轻量级的软件流程不是那么容易来的。如同“把书读薄”,需要对软件工程、组织的实际情况“融会贯通”才能做得到。
要获得轻量级的软件流程,必定要经历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重量级的软件流程,要执行的活动较多,软件的质量更能得到保证。只有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去谈效率问题。软件流程不可能也不应该一开始就是轻量级的,因为你不经历“厚”的过程,不经历这样的积累过程,难以保证软件的质量。
不会走,就学跑,一定会栽跟斗!
软件流程的量级问题也体现了价值导向。重量级流程似乎更能体现流程自身的价值,而轻量级流程来更能体现人的价值。
总之,只有在软件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追求开发效率的提升,通过不断优化,使自己的软件流程逐步由重量级转变为轻量级。
(本资讯于2017-06-30首次发布)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