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lex Kudinov, Erica J Henson,文章发布于:https://tandemcoaching.academy/shu-ha-ri-of-professional-coachin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文版收录于“2020全球敏捷文章精选”(Lance Zhang等译),本文获得Lance授权发布。
多年来,“守破离”一直是敏捷社区的活跃话题,我们在成长和学习更好工作方式的过程中,它反映了我们所踏上的敏捷之旅的本质和进展。从Martin Fowler到Alistair Cockburn,许多敏捷领导者都写过关于“守破离”的文章,他们都是《敏捷宣言》的创始人。但“守破离”是什么,它为什么如此重要呢?
要了解敏捷中的“守破离”是什么,首先必须了解它的起源。“守破离”的概念源于日本武术合气道。合气道大师Endo Seishiro Shihan对这个概念解释如下:
众所周知,当我们学习或训练某样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经过“守”、“破”和“离”三个阶段。这些阶段解释如下:
在“守”阶段,我们重复形式,训练自己,使我们的身体吸收我们祖先创造的形式。我们忠于这些形式,没有任何偏离。
接下来,在“破”阶段,一旦我们训练自己,掌握了这些形式和动作,我们就可以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形式可能被打破和丢弃。
最后,在“离”阶段,我们完全脱离了形式,打开了创造性技术的大门,并到达了随心所欲表现的境界,不受阻碍,同时没有超越法律的界限。
Jeff Sutherland(Scrum 的联合创始人)借用这些概念来描述精通Scrum的三种状态及其进展情况。他指出Scrum Master要想更深入地掌握Scrum实践,必须经历相同的阶段。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解释来了解它如何适用于Scrum Master:
守
在“守”阶段——这是开始阶段,Scrum Master是Scrum过程和框架的大师。她擅长通过建立和引导事件等实践操作,帮助团队达到稳定的状态、找到其速率,并通过回顾会指导团队持续改进。她的敏捷培训最终会得到回报,然而,在这种状态下,Scrum Master工作的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如何实现一些事情上,而不用太关心敏捷实践背后潜在的基础理论。
破
当Scrum Master和团队达到“破”阶段时,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按照规定的工作方式机械地执行一些步骤。Scrum Master对基础理论和原则有了更好的理解,就会对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同时忘掉敏捷技术的机械式结构。根据Jeff Sutherland的说法,团队能够在Sprint结束时完成软件,并且在Sprint开始时有一个能准备好待办列表的优秀产品负责人,有数据清楚地表明,这可以让团队生产力至少翻一番,并且得到管理层的强大支持。
离
在这种最终形式下,Scrum Master可以退后一步,让团队——一个运作良好且富有成效的有机体——发挥其最佳水平。Scrum Master在这个阶段不再是关注的焦点,也不是一个操纵木偶的人。Scrum Master根据需要频繁地进行调整,本能地、无缝地来适应环境和团队的需要。这就是敏捷转型的整个流程可能开始有意义的地方。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还没有见过一个Scrum Master在“离”阶段的团队中持续地工作。我怀疑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罪魁祸首可能是管理层。可能对他们来说,“破”阶段是生产力的圣杯。当管理层看到团队达到“破”阶段时,他们很容易被怂恿在整个组织内传播敏捷相关的成功实践。天啊,他们做错了吗?管理层在组织中规模化Scrum的常用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制/粘贴Scrum。随着对团队状态、速率、友情和凝聚力丧失的忽略,一个处于“破”阶段的成功的团队被解散,最好的队员被转移到不同的团队。帮助团队达到“破”阶段的Scrum Master继续愉快地上路,希望能让另一个团队变得更出色。
我推测,第二个原因是,团队的发展不是只朝着直线上升的方向发展。团队是活的有机体。有机体有过美好的日子,也有过糟糕的日子。他们会生病,也会痊愈。团队也不例外。他们进化,他们改进,他们达到新的高度,他们也会退步。退步是痛苦的,对于一个过去经常取得高绩效的高功能团队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对于这样的团队来说,挫折可能是难以驾驭的。理想的情况是,一个精心设计和正常运作的检视和调整机制应该成为团队在这种情况下的安全网。当这个安全网存在并且稳固的时候,它就能凝聚团队并使其重新振作起来。
那么,Scrum Master如何使团队达到并保持在难以捉摸的“离”阶段呢?Alistair Cockburn在《敏捷之心》(《Heart of Agile》)一文中提到,处于“离”阶段的人一般说不出他们当时是如何确定一项技术的,因为它已经内化为了自己的一个能力。在一般的知识获取方面,“离”阶段对应的是创造和融合技术。借用Martin Broadwell的能力四象限,“离”阶段大致对应无意识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