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产品开发与迭代:用户思维不可少
2019-12-19
来源:人民邮电报 席文奕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行业非常重视用户思维,但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互联网企业开发一款产品,期望目标用户能涵盖普罗大众,不论男女老幼、还是“大拿”、“小白”、“文青”、“ 丝”……这种大而全的产品通常会走向消亡,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每款产品都是为特定目标用户群的共同标准而服务的。目标群体的基数越大,产品标准就越低。换言之,如果一款产品定位于服务每一个人,其实它设置的服务标准门槛是很低的,这样的产品,目前在同领域内竞争激烈,几乎没有进入的可能性。所以,根据产品的功能和定位,针对特定目标用户实行运营以及产品迭代,才是开发团队生存及发展的不二法门。
构建用户画像
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引入用户画像(Persona)。用户画像针对目标群体的真实特征而勾勒,是真实用户的综合原型。任何产品都有其目标用户,换言之,任何产品都应该有其目标用户的用户画像。而给特定群体提供专注的服务,远比给广泛人群提供低标准的服务更接近成功。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在软件开发行业,外包、众包、代码托管等程序开发项目模式已成常态。程序员客栈就是一家以互联网远程工作为切入点,强调流程标准化的程序员经纪人平台,其目标用户有两类:第一类是平台需要直接获取的程序员用户,第二类是业务端的创业公司或创业者。在程序员客栈的实际产品运营过程中,我发现,构建用户画像同样需要用户思维。
首先,应将目标用户标签化,并为各个标签标示权重高低。标签化的目的,是为了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标示权重高低则是为了突出某些特定的产品功能和模块,同时也能划分用户质量高低,毕竟高权重标签对于用户的排名有非常大的影响。其次,详细的标签可以大大细化用户画像的颗粒度,让用户状态变得立体而清晰,这对产品的完善以及迭代有极大帮助。最后,在运营层面,构建用户画像对于目标用户的获取有极大的指向性,程序开发者可专注于垂直社区、论坛或社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升转化率
构建用户使用场景或消费场景,给予用户场景式引导,可让用户从注意、感兴趣、产生购买欲望,到采取行动,并最终获得满意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给用户足够清晰的说明,能逐步打消用户疑虑并取得用户信任。从产品角度来说,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网站,很有必要向用户提供场景式引导,让用户在浏览过程中解除对产品的疑虑并产生好感,从而提高用户转化率或产品及服务的成交率。
在具体操作中,产品开发者应当为不同层次的用户设置不同的场景引导。比如,向浏览用户提供清楚明确的产品介绍,以及产品的用户数据或成交数据;向期望用户提供成功案例或第三方评价,提供消费场景引导;向消费用户提供清晰可靠的行为召唤(call to action),尽量将注册、支付流程和网站交互设计到最简化,以助于提升转化率。在分析数据指标时,应着重分析点击率、停留时长、访问深度、人均浏览页数、跳出率等,为下一步的产品优化和完善提供依据。
坚持用户思维
逐步迭代产品功能和模块,提供差异化服务,这是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产品成功的关键。根据KANO模型,用户需求可以分为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三个层次,产品也相应分为三个层次:基本型产品提供最基础的属性或功能,可满足大部分用户需求;期望型产品提供给用户比较优秀的功能或服务,满足中高层次的用户需求;兴奋型产品提供给用户一些独特的高级功能或服务,满足高层次的用户需求。
从程序员客栈的运营经验来看,KANO模型对于产品的完善及迭代帮助很大。一般来说,项目开发包括构想、原型、设计、开发、测试等流程,程序员客栈将每一步流程标准化后再推出,同时每步只交给匹配的签约程序员,而非团队。如前所述,详细的标签可以大大细化用户画像的颗粒度,让用户变得越发清晰。而用户质量的高低,完全可以从颗粒度细化程度分析出来。以程序员客栈上的三个程序员为例,用户甲是应届毕业生,刚入职于杭州某创业公司,从事Android产品开发工作;用户乙有三年互联网移动端开发经验,擅长Android、iOS两大主流平台的开发技术和框架,包括原生和混合;用户丙是任职于腾讯的资深工程师,拥有8年工作经验,做过12款产品,其中多款产品的用户规模过亿。以上的描述是对“程序员”这个目标群体的细化,通过颗粒度的丰富及细化程度,我们大概可以分析这三个用户相对质量的高低,结合KANO模型,程序员客栈就可以向这三类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
总之,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就是不断完善和迭代的过程;产品不宜做大而全,特别是在初期,要针对目标用户,专注做一个特定功能或模块。此外,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构建不同的使用场景或消费场景,并给予用户场景式引导,能够打消用户疑虑,甚至让用户产生好感,这有利于提高用户转化率。而通过数据化运营分析,逐步迭代产品功能和模块,可为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让其产生归属感和成就感,用户活跃度自然提升。(本文发表于2015年)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