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Kanban管理︱如何用系统思考方法导入看板
2022-10-22
来源:翰德恩业务敏捷
服务级别并不只存在于服务行业。对于一个直接给客户提供服务或交付产品的团队而言,他们收到了客户的需求,给客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或者解决方案;对于不直接给客户提供服务或产品的团队,比如平台团队,他们收到上游团队对他们的需求后,给上游团队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也是一种服务。由于服务无处不在,服务级别在任何领域、任何项目中普遍存在。
我给上百家企业建过看板,目前没有碰到过团队的工作项无法归类其服务级别的情况,只是大家平时没有这个概念。比如,对于Bug, 一般的团队都依据严重程度来区分优先级,越严重的bug优先级越高,越轻的bug优先级越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解。
不同的客户满意度,提供给客户不同程度的价值,而又需要耗费不同的经济成本。为经济舱乘客提供头等舱的服务,虽然客户满意度更高,给客户的价值更大,但是经济成本也会提升;对不同的服务进行分类,帮助团队以相应的经济成本提供了合适的客户满意度。在实际工作中,服务级别的分析可以帮助团队从价值、风险和经济成本的视角来区分产品、以及工作项的优先级,降低风险,提升业务的敏捷性。
第5步:设计看板系统
设计完整的看板系统包括以下要素:
1. 定义过程控制的起始点和终止点
2. 分析工作项类型
3. 针对不同服务级别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
4. 绘制工作流程
5. 设置WIP 限制
6. 设置就绪队列填充节奏和交付节奏
7. 可视化,包括看板的列、泳道、工作项的可视化,以及缺陷、阻塞等情况
8. 设计反馈环
9. 设计度量机制
第6步:实施看板方法,实验性演进
看板方法不是一个固定的框架。
在第1-5步之后,团队已经对当前的痛点分析清楚,并将现在的工作流程高度透明地可视化出来,随着看板系统的运作,通过反馈环以及度量机制暴露的问题,团队优化工作流程。而流程改变后的效果会通过看板系统得到反馈。因此,看板方法的导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在改进的道路上是没有终点的。
如下图所示,每步改进后,团队通过看板、度量机制评估与目标的适应性(Fitness For Purpose)。如果有效果,则继续前进;如果效果不理想,则可以回退一小步,返回改进前的状态,或者重新设计改进方法。未来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团队的需要涌现产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设想什么样的目标流程是最好的,然后定义、执行。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