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团队:理念、实践与误区
2020-01-02
来源:优普丰敏捷教练Scrum Andy王威
多数决议来强制规范少数派的行为。但在一个不超过10人的小团队中,达成共识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用多数派的投票、同侪压力等方式强迫少数团队成员遵守决议,这已经是一种暴力行为,形成的则是纪律。我们无法指望用暴力行为和强制纪律达成自组织。
由于工作协议出自于团队内部并形成共识,团队成员自发地遵循工作协议行事;这与被外力强制遵守规则的纪律性是完全不同性质的。如果有人以自组织团队是高度纪律性的为由,强制个别团队成员遵守工作协议,那么自组织性就已经破坏掉了。强迫者成为了实质上的“leader”——在其内心深处,ta认为自身高于其他团队成员,从而用审视、教导的态度对待他人。这种“leader”对团队效能的破坏是很显著的。领导力是挣得的,是其他人对这个人的影响力的认可,而不是赋予或者强夺的。
至于有人说,工作协议是由少数精英制定的,这更加荒谬。内谁,说你呢!工作协议不是由个别的“强者”制定的,而是由团队全体制定的。假如在讨论工作协议的时候,部分成员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讨论,这或许是因为ta们缺乏领导力,或是缺乏积极、主动、开放的团队文化,但不能因此剥夺ta们否决协议草案的权力。即使某个团队成员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工作协议草案的讨论,但在最后表决时投了反对票,团队依然要询问ta的意见——从ta投下反对票这一刻开始,ta已经参与到讨论中来了。由个别的“强者”、“精英”制定工作协议,这种想法非常可怕,从本质上是完全反自组织的。
更可怕的是,当工作协议未获得共识时,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行事,美其名曰“自组织”,那么团队就成了各自为政的怪胎,这种效果还不如受到专制管控的团队呢。
总结
在很多企业里,人们观念里的团队,其实还停留在合力群体阶段。只有真正的团队,才有可能向自组织团队方向迈进。通过提高团队成员的领导力,团队内可以有多个领导力行为并发、共享责任、紧密合作、互相支持。这样的团队可以从内部形成工作方式上的共识,并依据共识开展日常工作。这样的团队丝毫不逊色于基于命令—控制的高度纪律性的团队,并且由于自组织团队解放了知识工作者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它的团队效能最终会远高于命令—控制团队。
(本文由自组织团队编写,团队成员包括:申健,徐毅,王威,赵卫,按照姓氏字母顺序。第一作者王威。)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