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故事实战》出版2周年感想
2022-10-24
来源:凌宇哥聊敏捷创新
四、业务敏捷
敏捷方法在本土已经推行了近二十年,二十年来,敏捷理论持续更新,但是在本土的实施情况却不甚乐观?是敏捷方法没有价值吗?不是。那是为什么?敏捷方法源于软件工程,因此,一开始的实践更多从研发测试环节启动,比如极限编程。SCRUM更多是一个管理框架,2020版的更新,使SCRUM的容器化更加凸显,越来越超然。只有研发测试搞敏捷够用吗?不够。研发测试在产品生命期里只占一部分,而敏捷转型是个系统性工程。所以,需要把敏捷实施往前覆盖到产品前端,往后实现DevOps,甚至其它环节。
实现产品全生命期的敏捷化覆盖是实现敏捷完全转型的必然。在这个总趋势和当前敏捷实施现状的背景下,业务敏捷提升到了敏捷业界的热议日程上。
那么,业务敏捷怎么开始?应该从用户故事开始。用户故事是连接研发测试和产品需求的有效实践。一些细节在《用户故事实战》一书的译者序里面,我已经进行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
五、番外
我们知道,敏捷是一种实践方法。因此,敏捷理论也不断在演进中。但是,用户故事方法似乎没什么大的变化。同时,也经常听到业界一些诸如“用户故事过时”的言论。敏捷大师Mike Cohn现在还活跃在敏捷教练的一线,大家可以去领英关注他,你可以发现他现在仍然在培训用户故事。
那么是因为用户故事不适合本土的产品研发?所有的敏捷实践我们在使用时都可以参照“守破离”的原则,先学习,再依照实践本身去试用。就好比要评价一种水果是否好吃,总要买来先尝一下才知道是什么味道。实践使用了,感觉不太好用,是不是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实践本身?或者说在我们的工作场景中,可能这个实践不太适用?敏捷理论和实际场景的有效契合,能够充分考验敏捷教练对敏捷实践理论的掌握理解和敏捷实施的技能。
作为敏捷实践者,我们切忌人云亦云。比如TDD这个实践,我有时会听到一些人说不太好操作,但是我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因为我没怎么用过。至于有些评价言论是基于实践还是基于生意,大家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作为敏捷实践者,我们也切忌盲目崇拜。在敏捷中,没有敏捷大师,人人也都是敏捷大师。只有依靠实践这只慧眼,我们才能拨云见雾,静待花开。
与各位共勉。
免责声明:
1、IT项目管理界发布的所有资讯与文章是出于为业界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浏览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其他网站和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发布媒体所有。如文章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本站,我们将在两个工作日内进行删除或修改处理。敬请谅解!